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部署种业发展战略,中国种业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在聚光灯下?
种业是农业的灵魂。培育种子是人类改写食谱和有计划生产食品的起点,农业的进步很大程度上也是优质种子的发育和传播的历史。627年前,福建人陈振龙冒死从菲律宾带回番薯种子,为中国人口快速增长提供了物质保障;今天,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技术,解决了全球数亿人的温饱问题。
粮食是社稷之本,种业是粮食之基。种业决定着整个粮食产业链的素质和效益,是农业中的芯片。近些年,我国种业有很大进步,但种业市场仍然是国外企业寡头垄断的格局。六百多年前,西班牙人用死刑禁止番薯种子出境,那可能是中国第一次遭遇别人用种业“卡脖子”;百年未有之变局搅动世界,粮食安全是今天中国人底线思维中最重要的底线。没有强大的种业,中国人就不可能端牢自己的饭碗。
种子的开发投入大,周期长,技术含量高,短期难以见到效益。做强做大中国的种业是一个系统工程,必须举全国之力,久久为功。中国农业科研财政投入还不到发达国家平均数的四分之一,要做强种业,首先要加大科技投入,集中力量加大育种核心技术创新,突破“卡脖子”环节。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,加强种子库建设,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,严厉打击假种子,这都是建设种业强国的必由之路。
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,种业的春天正在向我们走来。